新闻中心 /News
印度神话专题——湿婆的冷漠
印度神话专题——湿婆的冷漠想要和朋友们解释的是印度神话体系十分庞大,而且具体的情节和内容版本众多,不必执念于正误对错,留心思考一下神话背后的宗教逻辑才是有趣的事情。
湿婆教派(Saivism)是正统印度教三大教派之一,但是相较于更庄严的毗湿奴教派(Vaishnavism)而言,这个派别里混杂了许多不那么“正统”,不那么“雅利安”的元素。
>
这是林迦(Lingam),遍布全印度各处神庙中的湿婆,下面那个子宫形状的底座是约尼(Yoni),女神的神物。
湿婆林迦的内容不展开了必一体育官方app下载,但一直有学者说这是古老的生殖崇拜的遗留习俗,恰好像湿婆身上种种部落信仰的痕迹一样,说明了湿婆神的出身。
湿婆的出身不好。各种考古证据和文献记载都说明了湿婆是一位古印度文明神的后裔,他可能是印度河文明中的主神,可能是达罗毗荼部落中的万兽之王,也可能是某位山神的变身。
他在早期的神话中是一位“外来者”,永远漠视着世界。在湿婆独自出现的画像中,他永远半闭着眼睛,面无表情。记得我在这个答案里给的证据,说湿婆是一位“前雅利安”神么:
湿婆的外来者身份在早期的婆罗门教神话中表现得就很突出:他与萨蒂(Sati)的爱情纠葛从两诗时期开始流传,至后期往世书中被不断演绎,成为湿婆进入婆罗门教-印度教神话的开始。
萨蒂的父亲是婆罗门大祭司达刹(Daksha)。在三大神体系确立之前,婆罗门祭司是天上、人间最不可撼动的至尊。然而湿婆,这位奉行苦修、出世为救赎之道的外来神,在传统婆罗门眼中,更像是山中蛮夫,外道淫邪。
可偏偏萨蒂爱着这位不懂人间一切规则的莽汉,她追随湿婆去荒林之中,高山之上,奉行他的瑜伽。她爱湿婆本来的样子,爱他力大无穷却不谙世事,爱他与猛兽为伍,与修罗作伴,从不畏惧天神,也不鄙夷妖魔。
但萨蒂的父亲不同意,也从未接纳湿婆。他是人间之神,无尚的婆罗门主祭,他举办了一场巨大的祭祀,邀请了所有天神参加,也单独接回了女儿萨蒂——却独独没有请湿婆。
湿婆从不在乎祭祀与神阶,他甚至不觉得自己未受邀请有何不妥,因为在湿婆信仰里,祭祀本就不是救赎的通途。但萨蒂却因自己的丈夫受辱而愤怒,她与父亲达刹激烈地争吵,却只是招来了更多的羞辱。
盛怒之下,萨蒂投入了祭祀的火海中。这是她表达忠贞与愤慨最极端的方式,极端得就像她的丈夫。值得一提,那之后的两千年,一直到上个世纪中叶,印度都广为盛行的寡妇殉葬制度就被称作“萨蒂制度”。而吹捧这套制度的人,呵呵,都是人间的祭司呀!
这是印象中湿婆唯一一次掉泪。他捧着萨蒂的尸体,第一次为俗世而动情。湿婆的愤怒意味着世界的毁灭与秩序的消亡。他斩下了达刹的头,摧毁了婆罗门的祭坛。他曾经拒绝参与人间事物,好不容易对世界敞开怀抱,换来的是一场磨难。祭祀、种姓、人、神、阶级,这些对他而言没有任何意义的人造秩序,却成为了湿婆的悲剧。
萨蒂的神话是一种隐喻。按照我写论文时候的思路而言,这是外来神融入婆罗门教社会,并且摧毁旧的吠陀宗教秩序的体现:最直观的内容就是湿婆婆罗门、摧毁祭坛——这在吠陀宗教时简直是不敢想象的罪恶。后来三大神的出现本质上宣告着“神的宗教”取代原始的“祭司宗教”出现。另一点暗喻源自湿婆教派的新思路,只有消灭了祭司,人与神之间才能直接沟通,瑜伽的出现赋予了普通信徒解脱的全新可能,他们不用献祭、不用跪拜其他人,神就存在于心中。
后来的往世书里把这个故事又圆了回来,人们还是需要一位属于世界的湿婆神。上一篇文章里说的湿婆闭眼的情形,在这里发生了第一次:
众神聚集,祈求湿婆神睁眼,关照世界。湿婆没有回应,他杀死了欲神,杀死了死神,他已经经历过了一次情欲与死亡带来的苦痛,不想再面临一次萨蒂的悲剧。
直到萨蒂转世成为雪山女神帕尔瓦蒂(Parvati)。喜马拉雅之女在雪山处见到了闭眼修行的湿婆,她默默地守在一旁,虔敬祈祷。
笨拙的湿婆放下了自己外来者的骄傲与冷漠,他以一种更“世俗”的方式进入了婆罗门教-印度教神话,后来成为了与毗湿奴分庭抗礼的主神。
右侧的湿婆穿得像一位普通的人间新郎;左侧是盛装出席的毗湿奴,他见证这对新人的幸福;中间是娇美的萨克蒂女神。
2024-03-13 09:53:36
浏览次数:
次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