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了解过你的健身教练吗?

2024-02-02 12:57:37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你了解过你的健身教练吗?3月22日,由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和三体云智能科技共同编写的《2020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》发布。

  《报告》显示,中国整个健身行业的健身会员数约为7029万(不含港澳台),健身人口渗透率为5.02%,环比去年增幅3.19%。

  截止到2020年12月,中国健身俱乐部门店数量约44305家(不含港澳台,不含所有类型的工作室),尽管比2019年的49860家下滑了11.1%,但中国的健身俱乐部市场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健身市场。

  看似蓬勃发展的健身产业,背后却问题不少,尤其是在鱼龙混杂的健身教练领域,在各大论坛,网民对于“健身教练入职门槛”、“健身教练的综合素质”总是能展开激烈讨论。

  繁华商圈,CBD高档写字楼楼下,总能见到推销健身房的“销售”。他们目标定位“准确”,总能在你的身上找到属于你俩之间的奇妙“缘分”。

  小编的有位朋友,就在单位附近的一个高的酒店内健身房办过卡,问其办卡缘由,并不是为了减肥健身,而是所谓的“教练”对他说:“我觉得咱俩很适合”。

  健身技术不了解,但只要一见到路人就上前搭讪。然后就是各种推销,办卡优惠,充值送私教课......

  几乎所有健身房,都会针对健身教练设有业绩日必一体育官方app下载。业绩日每月2天。上旬一天,下旬一天,业绩日当天的KPI还会翻倍,甚至是平日的十倍,没有完成就会薪水受影响……

  健身教练,本应该是一个极具专业性的职业。但在这种“纯业绩模式”压力下,一部分教练的专业水准不免打上了问号。

  在小编看来,对于健身行业私教缺口较大来说,可以不要求教练全部体校科班出身,但最起码的国职证书必不可缺。

  但在有些培训机构,只要交钱就能拿到私教资格证书。据媒体报道,一些培训机构的“速成班”,往往5到7天的培训就能“产出”拿到相关资格证书的私人教练;更有甚者,还打出了“包过”的招揽广告。

  甚至职业培训这项最基本的门槛,许多私教都没有迈过。绝对无证上岗,童叟无欺。有健身行业从业者爆料,在其供职的健身房曾经招聘过一位身材肥胖的健身教练。

  “没事,我教你。以后你的身份是:前举重运动员,拿过金牌。因为受伤,用多了激素,最后才身体发福······”

  健身房只要利润,BOSS只看业绩,根本没人在乎你到底胖或瘦,到底专不专业。业绩能不能做好,拼的却不是专业能力,而是销售能力。

  “由于花的钱不是很多,所以不去也不觉得心疼。”这成了国内健身者的共识。很多人感觉自己办了健身卡,就跟上了潮流,或者说有了所谓的健康保障。

  就像小编的朋友,健身卡在他手里完全成了“中心会员卡”。健身房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大部分被“运动就是进健身房挥汗如雨”观念所裹挟的消费者,由于没有明确的动力和健康理念指导,这些人往往三天打鱼两天晒网,一年到头也去不了几次健身房。

  教练推销学员办卡,健身房挣钱,学员也享受到了“健康”,反正也没有人真的愿意健身,所以,健身教练会不会健身并无所谓。

  在健身教练行业略显畸形的局面下,加强岗前培训管理完善从业规范就成了当务之急。事实上,国家早已出台相关国职证书和培训课程。各地监管部门可将国职证书和岗前培训列入同工商、卫生、消防等相同的营业条件,加以严格监管。

  国职证书和相关培训早已出台,为何并没有引起重视。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培训过程上,不少没有一线实务工作经验的培训师都是照本宣科、流水线式培训,很多重要的知识点一带而过,反正只要肯花时间练一练、背一背,一两周即可通过考试。

  监管部门可以实行“双管制”,一方面把职业培训交给市场,给有资质的培训机构以便利条件,规范体育行业培训市场,另外一方面所有从业者岗前培训统一进行“国职培训”。

  “走进健身房就是在消费,所以消费者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,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消费方式。其次,在消费过程中一旦出现纠纷,消费者也可以妥善维权。”有律师曾对健身行业乱象频表示。

  健身房跑路、健身教练素质不高且更换频繁、消费者在健身时无证指导操作器械危及人身安全等问题,其实都能依靠消费者在办理会员卡时签署合同而解决。

  具备合理的消费观,根据需求理性消费,不要被商家的口头约定所迷惑,必要时就可以出示证据走法律程序。

  完善的监管机制、合理的消费观念,政府、市场、消费者多方努力,未来中国的健身行业将走上正轨,那时我们和欧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才真正的缩小了。

搜索